EN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动态>>正文

博雅讲堂第四期圆满举行

作者:

发布时间:2016-11-28

浏览次数:

来源:

11月24号下午,博雅讲堂第四期在yl34511线路中心三楼会议室开讲。本期博雅讲堂由13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宋睿芃担任主讲,周毅和王露晗两位同学担任评议员。指导老师梅祖蓉应邀参加此次报告,相关专业学生听取了此次报告。

宋睿芃首先从写作该论文的背景讲起,一本关于美国种族隔离制度的书——《原则与妥协》给予他很大启发。他从美国种族隔绝制度的背景出发,详细介绍了几种公民参与案典例。有趣的是,这几个都是公民有预谋、有目的的利用实验案来逼迫法院对社会敏感问题做出回应,并在法律上形成典范和先例的案例。宋睿芃以案例中的公民参与为本,总结了所提案例的特点,并提出自己的问题。

在对国内外学者研究下实验案含义、特点、类型做了详细阐述后,宋睿芃提出了自己对美国实验案件的理解。他表示,美国实验案件是精心设计的、以法院审判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而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,美国的判例法是公民利用实验案斗争的依据。由于美国最高法院拥有司法审查权,公民诉讼将宪法作为争取权利的武器,这对现有不合理政策提出直接挑战,从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。

宋睿芃表示,布朗案由五个独立案件组成,旨在挑战种族隔绝政策,是美国实验案件公民参与的典型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美国“隔离但平等”原则下的社会对黑人本质上仍实行压迫和歧视,但美国国内的民权团体,如全国有色人种促进协会NAACP对“隔离但平等”原则不断进行挑战。挑战大致分为为两个阶段,阶段一即通过实验案来确立法律先例,而阶段二则是直接挑战隔离但平等原则。事实证明,实验案的确起到应有作用,不仅瓦解了美国社会种族隔离的基础,而且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参与其中。宋睿芃指出,公民团体在此次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,不仅体现在策略上,也体现在民权团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上面。

对于宋睿芃同学的报告内容,在座相关专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争议。宋睿芃同学及梅祖蓉老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一解答。最后,梅祖蓉老师对这篇论文做了点评,梅老师指出,宋睿芃同学在作这场报告时的入场感很好,能设身处地的分析问题,这难能可贵。不足之处在于理论上的提升不够、法律知识不深厚,提示宋睿芃同学对内容进一步完善。本期博雅讲堂圆满落下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