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0日上午,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道炫应邀于yl34511线路中心三楼会议室做题为《学术论文的“问题”从哪里来》的讲座。讲座由yl34511线路中心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翁有为主持。
黄道炫由此次讲座选题展开讲解。他结合自身经历指出,近二十年来,学术论文写作要求发生较大改变,问题导向愈发重要。在此基础上,黄道炫进行了学术回溯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历史学者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,常采用大视角写作大问题。这在九十年代学者引起了反思,为避免以往的“以论带(代)史”的空疏之弊,历史学术论文书写在此阶段重视历史资料的详备与实证的功夫,而问题意识往往隐而不张。随着学术发展的不断深入,九十年代的书写方式为资料堆砌提供了土壤,因此在今天学术论文书写上,问题意识又成为了写作的关键。紧接着,黄道炫以“对话意识”的批判为切入点,介绍了获取学术论文“问题”的途径。一是走进历史情境,阅读历史材料。黄道炫强调,研读历史材料越深入,获得的感受更多样。要想面对历史解决真问题,就必须从材料入手。二是要梳理学术史,结合当代实际。此种方法利于找出下笔的空间与方式,却一定程度上难以摆脱前人的束缚。此外还要重视理论学习。黄道炫提醒同学们,阅读理论一方面可以开拓视界,但更需注意历史生命体不能被理论所统揽。讲座最后,黄道炫勉励同学们多多阅读历史材料,提升理论修养,放大自己的眼界,做拥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历史研究者。
在提问环节,黄道炫积极与师生互动,详细解答了大家有关本场讲座的问题。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,讲座取得圆满成功。